夕阳偏傍平桥路释义


【夕阳】的西面。《诗·大雅·公刘》:“度其夕阳,豳居允荒。”毛传:“山西曰夕阳。”《释名·释山》:“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随日所照而名之也。”2.傍晚的太阳。晋庾阐《狭室赋》:“南羲炽暑,夕阳傍照。”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三侠五义》第二回:“正遇着深秋景况,夕阳在山之时。”冰心《寄小读者》二二:“每天黄昏独自走到山顶看日落,看夕阳自戚叩落亚的最高峰尖下坠,其红如火!”3.比喻晚年。晋刘琨《重赠卢谌》诗:“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李周翰注:“夕阳,谓晚景,喻己之老

【偏傍】偏旁。唐皇甫湜《答李生第二书》:“书字未识偏傍,高谈稷契;读书未知句度,下视服郑。”宋曾巩《读书》诗:“端忧类童稚,习书倒偏傍。”详“偏旁”。2.不正。指旁门左道。北齐颜子推《颜氏家训·风操》:“偏傍之书,死有归杀。”王利器集解:“卢文弨曰:‘偏傍之书,谓非正书。’案:即谓旁门左道之书。”偏偏靠近。宋姚宽《西溪丛语》下:“《南部烟花録》,文极俚俗。又载陈后主诗云:‘夕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此乃唐人方棫诗。”元杨果《洛阳怀古》诗:“山势忽从平野断,河声偏傍故宫哀。”汉

【平桥】1.即咸阳桥,亦名西渭桥。唐温庭筠《走马楼三更曲》:“马过平桥通画堂,虎幡龙戟风悠扬。”曾益注:“《一统志》:西渭桥在旧长安西,亦曰平桥,唐时名咸阳桥。”2.没有弧度的桥。唐温庭筠《春洲曲》:“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鶯啼。”宋范成大《春晚即事留游子民王仲显》诗:“绣地红千点,平桥緑一篙。”

【路】《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賂。《說文》道也。《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爾雅·釋宮》路,旅途也。《註》途卽道也。《又》一達謂之道路。《註》長道。又《爾雅·釋詁》路,大也。《詩·大雅》厥聲載路。《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又車也。《詩·魏風》殊異乎公路。《傳》路,車也。《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註》王在焉曰路。《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