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起学校还文翁释义


【兴起】1.因感动而奋起。《孟子·尽心下》:“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宋叶适《蔡知阁墓志铭》:“亲至学宫,课率诸生,劝教有义,士人兴起。”蒋光慈《乡情》诗:“我乡的农民也有点兴起,他们不如从前那般的昏愚。”2.犹兴建。晋袁宏《后汉纪·章帝纪上》:“俗不欲无故缮修丘墓。有所兴起,考之古法,则乖礼典;稽之时宜,则违民欲;求之吉凶,未见其福。”晋干宝《搜神记》卷六:“今兴起宫室,而鹊来巢,此宫室未成,身不得居之象也。”3.起来。汉桓宽《盐铁论·讼贤》:“夫公族不正则法令不行,股肱不正

【学校】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汉扬雄《百官箴·博士箴》:“国有学校,侯有泮宫。”宋欧阳修《议学状》:“夫建学校以养贤,论材德而取士,此皆有国之本务。”郑观应《盛世危言·学校》:“学校者,造就人才之地,治天下之大本也。”老舍《牺牲》:“他们说,他和学校订了三年的合同。”

【还】《篇海類編》音浮。又音否。俗作還字,非。(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又《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又《灌嬰傳》還定三秦。又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又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又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

【文翁】舒人。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在成都市中起学官,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者为郡县吏,每出巡视,“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飭行者与俱,使传教令”。蜀郡自是文风大振,教化大兴。见《汉书·文翁传》。后世用为称颂循吏的典故。《隶释·汉李翕析里桥郙阁颂》:“僉曰大平兮,文翁復存。”唐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不封侯。”宋范仲淹《和并州郑宣徽见寄》:“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清姜埰《杂咏》:“思吴失张翰,化蜀愧文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