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嚼兼收上池水释义


【细】《廣韻》蘇計切《集韻》《正韻》思計切,音壻。《說文》作。微也。《類篇》隷作細。《玉篇》小也。《書·旅獒》不矜細行。《註》輕忽小物。《左傳·襄二十九年》其細已甚。《註》譏其煩碎。又《北史·源思禮傳》何必大子細也。

【嚼】《唐韻》才爵切《集韻》《韻會》《正韻》疾爵切,音皭。《說文》本作噍,齧也。《玉篇》噬嚼也。《後漢·五行志》嚼復嚼者,京都飮酒相强之辭也。《集韻》或作。又《唐韻》《集韻》才肖切《正韻》在笑切,音誚。同噍。又《集韻》子肖切,音醮。義同。詳前噍字註。

【兼】〔古文〕《唐韻》古甜切《集韻》《韻會》堅嫌切《正韻》古嫌切,音縑。《說文》幷也。从手禾。兼持二禾也。《徐曰》會意。秉持一禾,兼持二禾。可兼持者,莫若禾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前漢·王莽傳》縣宰缺者,數年守兼。《註》師古曰:不拜正官,令人守兼也。又姓。《韻會》衞公子兼之後。

【收】〔古文〕《唐韻》式周切《集韻》尸周切,音荍。《說文》捕也。《五經文字》作収,訛。《詩·大雅》此宜無罪,女反收之。《傳》收,拘收也。又《詩·周頌》我其收之。《傳》收,聚也。又《禮·玉藻》有事則收之。《疏》當有事之時,則收斂之。又《左傳·襄二十七年》何以恤我,我其收之。《註》收,取也。又《戰國策》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註》收,猶息也。又《博雅》收,振也。《中庸》振河海而不洩。《朱傳》振,收也。又車軫也。《詩·秦風》小戎俴收。《傳》收,軫也。又夏冠名。《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註》收,言所以收斂髮也。

【上池水】空承取或取之于竹木上的雨露。后用以名佳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长桑君﹞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司马贞索隐:“案:旧説云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取之以和药。”宋苏辙《食鸡头》诗:“细嚼兼收上池水,徐嚥还成沧海珠。”亦省作“上池”。宋苏轼《次韵钱舍人病起》:“何方一笑千痾散,絶胜仓公饮上池。”元袁桷《桐柏观赋》:“上池饮之以洞视,金膏服之而冥搜。”明徐献忠《品惠泉赋》:“品上池之独重,追菊水於頽龄。”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