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霏微润绿苔释义


【霏微】1.飘洒;飘溢。南朝梁何逊《七召·神仙》:“雨散漫以霑服,云霏微而袭宇。”唐韩愈《喜雪献裴尚书》诗:“浩荡乾坤合,霏微物象移。”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盖泉自石门而下,初势甚微,已而散布半空……霏微滴沥,溅面洒肌。”清冒襄《影梅庵忆语》:“使冷韵幽香,恒霏微于曲房斗室。”2.蒙蒙细雨。元王恽《玉堂嘉话》卷八:“﹝竇儼《水论》﹞五日一霏微,十日一霢沐。”郭沫若《烛影摇红》词:“霏微期过暑如蒸,空袭频投弹。”3.雨雪细小貌。唐李端《巫山高》诗:“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元刘伯亨《朝元乐》曲:“这雪他初下霏

【润】《唐韻》如順切《集韻》《韻會》《正韻》儒順切,音閏。澤也,滋也,益也。《易·說卦》雨以潤之。又水名。《水經》淮水,又東北左會潤水。又水名,出金城。《水經注》潤水,出令居縣西。又州名。《韻會》漢丹陽郡,隋置潤州。又黃潤,蜀布名。

【绿】《廣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音錄。《說文》帛靑黃色也。《釋名》綠,瀏也。荆泉之水於上視之,瀏然綠色,此似之也。《詩·邶風》綠兮衣兮。《博》綠,閒色。又《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綠,王芻也。《釋文》爾雅作菉。

【苔】《唐韻》徒哀切《韻會》《正韻》堂來切,音臺。蘚也。《淮南子註》靑苔,水垢也。《陸龜蒙·苔賦》高有瓦苔,有澤葵,散岩竇者曰石髮,補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水曰陟釐。《述異記》苔,又名重錢,呼爲宣蘚,南人呼爲姤草。 《集韻》亦作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