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觋又妖言释义


【觋】《唐韻》胡狄切《集韻》《韻會》《正韻》狄切,音檄。《說文》能齋肅事神明也。在男曰覡,在女曰巫。《徐鍇曰》能見神也。《周禮·春官·神仕疏》男陽有兩稱,曰巫,曰覡。女隂不變,直名巫,無覡稱。《後漢·張衡傳》或察巫覡之言。《北史·齊幼主紀》雅信巫覡,解禱無方。又《集韻》或作擊。《荀子·王制篇》傴巫跛擊之事。《註》擊,讀爲覡。男巫也。又《集韻》下革切,音覈。義同。

【又】《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音宥。《說文》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多,略不過三也。《韻會》偏旁作。又《廣韻》又,猶更也。又《韻補》叶夷益切,音亦。復也。《詩·小雅》人之齊聖,飮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天命不又。富音偪。

【妖言】不经的邪说。《六韬·兵徵》:“妖言不止,众口相惑。”《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荧惑百姓,倍畔宗庙,妄作妖言。”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政和、宣和间,妖言至多。”《水浒传》第九一回:“田虎乘机纠集亡命,揑造妖言,煽惑愚民。”2.犹妄言,胡说。《韩诗外传》卷二:“桀拍然而抃,盍然而笑,曰:‘子又妖言矣!吾有天下,犹天之有日也,日有亡乎?’”唐元稹《赛神》诗:“去年大巫死,小覡又妖言:邑中神明宰,有意効西门。”3.秦汉时罪名之一。《史记·孝文本纪》:“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