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坐南窗了无语释义


【兀坐】独自端坐。唐戴叔伦《晖上人独坐亭》诗:“萧条心境外,兀坐独参禪。”宋苏轼《客住假寐》诗:“謁入不得去,兀坐如枯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林四娘》:“陈公宝钥,闽人,夜独坐,有女子搴幃入……笑云:‘清夜兀坐,得勿寂耶!’”郁达夫《采石矶》:“他也有一个人关上了房门,在那学使衙门东北边的寿春园西室里兀坐的时候。”

【南窗】的窗子。因窗多朝南,故亦泛指窗子。晋陶潜《问来使》诗:“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南朝梁何逊《闺怨》诗:“竹叶响南窗,月光照东壁。”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妇人悼亡诗》:“风雨南窗思往事,偷生此际独沾膺。”鲁迅《坟·未有天才之前》:“老先生要整理国故,当然不妨去埋在南窗下读死书。”汉

【了】《唐韻》盧鳥切《集韻》《韻會》郞鳥切《正韻》盧皎切,聊上聲。《增韻》決也。《廣韻》慧也,曉解也。《後漢·孔融傳》融年十二聰慧。煒曰:小而了了,大未必奇。又《宋書·戴法興傳》彭城王覓一了了令史,得法興使爲之。又訖也,畢也。《晉書·傅毅傳》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觀每事欲了,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杜甫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靑未了。又《揚子·方言》了,快也。秦曰了。又秦吉了,鳥名。《仇池筆記注》似鸚鵡,腦有肉冠,能言笑。

【无语】1.没有话语;没有说话。唐任翻《惜花》诗:“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宋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登绝顶望太湖》诗:“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2.形容寂静无声。唐崔涯《黄蜀葵》诗:“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詎知?”金元好问《寄答赵宜之兼简溪南诗老》诗:“黄菊有情留小饮,青灯无语伴微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