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波或滞留释义


【湍波】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白沙细石,状如凝雪,石溜湍波,浮响无輟。”唐李白《江上答崔宣城》诗:“问我将何事,湍波歷几重?”

【或】〔古文〕《集韻》越逼切,音閾。《說文》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通作域。又《廣韻》胡國切《集韻》《韻會》《正韻》穫北切,音惑。疑也。凡或人或曰皆闕疑之辭。《易·乾卦》或躍在淵。《朱子·本義》疑而未定之辭。又與惑通。怪也。《孟子》無或乎王之不智也。◎按六書有假借,或本是邦或字,借爲疑或字,後人加土爲域,加心爲惑。而於或字,止作或人或曰之用,幷其本義而忘之矣。

【滞留】1.停滞;停留。《荀子·王制》:“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宋陆游《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抵雁翅浦》诗:“此行十日苦滞留,我亦芦丛厌鸣櫓。”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诗话·绿雪堂集》:“《岭南杂誌》云:信美非吾土,胡为久滞留。”丁玲《阿毛姑娘》第一章第三节:“冬天没有什么事,又为了新婚,得准许在家稍微滞留一下的,有时整天的留在家里劈粗的树干。”2.谓有才德的人长久不得官职或不得升迁。宋司马光《荐范祖禹状》:“由臣顽固,编集此书,久而不成,致祖禹淹回沉沦,不得早闻达於朝廷,而祖禹安恬静默,如可以终身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