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初溃散释义


【潼关】关隘名。古称桃林塞。东汉时设潼关,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南,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素称险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唐杜甫《北征》诗:“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只要明天从潼关附近冲过去,到了河南,官兵就再也包围不住咱们啦。”

【初】〔古文〕《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楚平聲。《說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蔡仲》愼厥初。又《禮·檀弓》夫魯有初。《註》初謂故事。又《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韓愈詩》賢愚同一初。《韻會》又姓。

【溃散】逃散。《旧唐书·窦建德传》:“守兵既少,闻士达败,众皆溃散。”《水浒传》第一○五回:“贼将张寿领救兵二万前来,被林冲等杀其主将张寿,其餘偏牙将士及军卒都溃散去了。”章炳麟《文学总略》:“曾国藩又杂钞经史百家,经典成文,不虞溃散,钞将何为。”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四章:“郭祥接到命令:立刻到苍鹰岭以南的大山里去搜剿一股溃散的敌人。”也指溃败逃散的人。《明史·流贼传·李自成》:“会我兵东返,自成乃鳩合溃散,走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