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大端释义


【天地】指自然界或社会。《荀子·天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庄子·天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清吴伟业《避乱》诗之一:“归去已乱离,始忧天地小。”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大约天地间写着这种日记的人们很不少。”2.犹天下。《文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李善注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大端】绪。《礼记·礼运》:“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孔颖达疏:“端谓头绪。”毛泽东《论持久战》三五:“依目前条件来看,战争趋势中的某些大端是可以指出的。”2.谓事情的主要方面。《后汉书·隗嚣传》:“新都侯王莽,慢侮天地、悖道逆理……今略举大端,以喻吏民。”唐白居易《三教论衡》:“略録大端,不可具载。”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记》第二节:“以上六者,仅举大端,自餘恶风,更僕难尽。”3.本原。唐陈子昂《谏政理书》:“元气,天地之始,万物之祖,王政之大端也。”4.大抵,大约。《西游记》第三五回:“那怪虽也能腾云驾雾,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