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花紫蒙茸释义


【藤】《唐韻》《正韻》徒登切,音騰。《說文》藟也。今總呼草蔓延如藟者。又《集韻》苰藤,草名。胡麻也。又州名。《韻會》隋攺永平州爲藤州。《唐書·李嗣眞傳》來俊臣獄興,嗣眞上書,流藤州。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紫】《廣韻》將此切《集韻》蔣氏切,音呰。《說文》帛靑赤色。《釋名》紫,疵也,非正色。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郉昺疏》紫,北方閒色。《又》惡紫之奪朱也。《何晏註》紫,閒色之好者。又水名。《史記·司馬相如傳》紫淵在其北。《註》文穎曰:西河穀羅縣有紫澤,其水紫色。又姓。《廣韻》出《何氏姓苑》。又同孳。《荀子·非十二子篇》紫然洞然。《註》紫,與孳同。柔弱之貌。漢典考證:〔《釋名》紫,疵也,非正色。正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 謹照原文正色之疵改五色之疵。〔又同絮。《荀子·非十二子篇》紫然洞然。

【蒙茸】貌。《史记·晋世家》:“狐裘蒙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裴駰集解引服虔曰:“蒙茸以言乱貌。”《文选·扬雄<甘泉赋>》:“蚩尤之伦,带干将而秉玉戚兮,飞蒙茸而走陆梁。”吕延济注:“蒙茸、陆梁,乱走皃。”清邵长蘅《城根妇》诗:“彼何者妇,椎髻蒙茸。”2.葱茏。唐罗邺《芳草》诗:“废苑墙南残雨中,似袍颜色正蒙茸。”《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只见万山叠翠,草木蒙茸,正不知那一条是去路。”清魏际瑞《诸葛公墓》诗:“定军山下柏蒙茸,旷古精诚在此中。”3.指葱茏丛生的草木。宋苏轼《后赤壁赋》:“履巉巖,披蒙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