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於此地筑横埭释义


【遂】〔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徐醉切,音穟。《廣韻》達也。《禮·月令》慶賜遂行,毋有不當。《註》言通達施行,使之周徧也。《前漢·王陵傳》上佐天子理隂陽,下遂萬物之宜。又進也。《易·大壯》不能退,不能遂。《書·仲虺之誥》顯忠遂良。《註》良則進之也。又成也,從志也。《禮·月令》百事乃遂。《註》遂,猶成也。《詩·衞風》言旣遂矣。又稱也。《詩·曹風》不遂其媾。又竟也。《前漢·平傳》吾聞先生事魏不遂。又盡也。《禮·曲禮》有後入者,闔而勿遂。《註》遂,闔之盡也。又《正韻》因也,兩事相因而及也。《詩·邶風》問

【此地】个地方。唐骆宾王《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燕丹,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洪深《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筑】《廣韻》《集韻》《韻會》張六切《正韻》之六切,音竹。《說文》筑,以竹曲爲五絃之樂也。《釋名》筑,以竹鼓之筑柲之也。《風俗通》狀如瑟而大頭,安絃,以竹擊之,故名曰筑。顏師古曰:筑形似瑟而小,細項。《廣韻》筑似箏而十三絃。《史記·荆軻傳》高漸離擊筑,荆軻和而歌於市中。又《爾雅·釋言》筑,拾也。《註》謂拾掇。《疏》《金縢》云: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筑之。馬融云:起其木,指其禾。又《廣韻》直六切《集韻》佇六切,音逐。《前漢·地理志》南陽郡有筑陽縣。《註》筑音逐。《水經注》沔水南過筑陽縣東,筑水出自房陵東,過其縣。 《

【横】《唐韻》戸盲切《集韻》《韻會》《正韻》胡盲切,音黌。《說文》闌木也。又《唐韻》縱橫也。東西曰縱,南北曰橫。亦作從橫。《史記·蘇秦傳》合從連衡。《漢書音義》利合爲從,威權相脅爲橫。又《呂覽·離謂篇》失從之意,失橫之事。《註》關東六國爲從,關西爲橫。一曰以六攻一爲從,以一離六爲橫。又《楚辭·招隱》不知橫之與縱。《註》緯曰橫,經曰縱。又星名。《前漢·天文志》王梁之旁有八星絕漢,曰天橫。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橫縣,屬琅邪郡。又學舍也。與黌通。《後漢·鮑德傳》修起橫舍。又姓。《風俗通》韓王子成號橫陽君,其後爲氏。

【埭】《唐韻》徒耐切《集韻》《韻會》待戴切《正韻》度耐切,音代。以土堰水也。往來舟舶征之所,兩岸樹轉軸,遇舟過,以綆繫舟尾,或以人,或以牛,推軸輓之而前。《晉中興書》以牛車牽埭,取其稅。又謝元堰呂梁埭通漕。又地名。石埭,在池州東南。《寰宇記》貴池之源有兩石,橫亘溪上如埭,因名。 通作。俗作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