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闻赋敛毫毛轻释义


【虽】〔古文〕《唐韻》息遺切《集韻》《韻會》宣隹切,音綏。《說文》似蜥蜴而大。从虫唯聲。又《玉篇》詞兩設也。《廣韻》助語也。《集韻》不定也。况辭也。《爾雅·釋訓》每有,雖也。《註》詩曰:每有良朋,辭之雖也。《禮·少儀》雖請退可也。《疏》雖,假令也。當此时假令請退則可也。又《玉篇》推也。又與唯通。《禮記·表記》唯天子受命於天。註:唯當爲雖。又《荀子·性恶篇》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楊僦註:唯,讀爲雖。漢典考證:〔《註》小雅棠棣曰,每有良朋〕 謹照原文小雅棠棣曰改詩曰

【闻】〔古文〕《唐韻》《集韻》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又《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又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又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又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又《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

【赋敛】收。《左传·成公十八年》:“薄赋敛,宥罪戾。”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土地得到开辟,赋敛数量增加,政治经济有一番新气象。”2.征收赋税。《史记·滑稽列传》:“鄴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宋王安石《何处难忘酒》诗之一:“赋敛中原困,干戈四海愁。”清邹容《革命军》第六章:“滥用名器,致贵贱贫富之格,大相悬殊,既失保民之道,而又赋敛无度。”

【毫毛】鸟兽身上的细毛或长毛。《荀子·赋》:“精微乎毫毛,而盈大乎宇宙。”《素问·刺要论》:“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灵枢经·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美眉,眉有毫毛。”2.犹丝毫。极小或很少。《庄子·山木》:“故朝夕赋歛,而毫毛不挫。”《史记·项羽本纪》:“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唐韩愈《张君墓志铭》:“观察使使剧吏案簿书,十日不得毫毛罪。”宋苏轼《上梅龙图书》:“差之毫毛,輒以摈落。”《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二三十两是朝奉的毫毛,小人得了却一生一世受用

【轻】〔古文〕《廣韻》去盈切《集韻》《韻會》牽盈切《正韻》丘京切,音卿。《說文》輕車也。《廣韻》重之對也。又去聲。《廣韻》虛正切《集韻》《韻會》牽正切《正韻》丘正切,音慶。《集韻》疾也。《左傳·桓十二年》絞小而輕,輕則寡謀。又《僖三十三年》秦師輕而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