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共一律释义


【四人】四民。唐李白《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公酌以钓道,和之琴心,於是安四人,敷五教。”《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农於四人之中,最为勤苦。”胡三省注:“士农工商,是谓四民。唐避太宗讳,率谓民为人。”详“四民”。

【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用切,蛩去聲。《說文》同也。从廿卄。《徐曰》廿音入,二十共也,會意。《玉篇》同也,衆也。《廣韻》皆也。《增韻》合也,公也。《禮·王制》爵人于朝,與士共之。《史記·張釋之傳》法者,所與天下共也。又《唐韻》九容切《集韻》《韻會》居容切,音恭。《前漢·王褒傳》共惟秋法,五始之要。《註》服虔曰:共,敬也。師古曰:共,讀曰恭。又姓。《氏族略》以國爲氏。又地名。《詩·大雅》侵阮徂共。《韻會》阮國之地,在河內共城。又《集韻》古勇切《正韻》居竦切,恭上聲。《前漢·百官公卿表》垂作

【一律】音律。《淮南子·说林训》:“异音者不可听以一律,异形者不可合於一体。”《宋书·律历志上》:“其为音也,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六十音。”2.一种刑律。《汉书·冯野王传》:“窃见令曰:吏二千石告,过长安謁,不分别予赐。今有司以为予告得归,赐告不得,是一律两科,失省刑之意。”3.一个样子;没有例外。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宋梅尧臣《别后寄永叔》诗:“而於韩公门,取之不一律,乃欲存此心,欲使名誉溢。”清侯方域《倪云林十万图记》:“其皱擦勾斫、分披纠合之法,无一不备神至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