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会同释义


【四海】1.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孔传:“距,至也。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淮南子·俶真训》:“神经於驪山、太行而不能难,入於四海、九江而不能濡。”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所谓抱萤烛於环堵之内者,不见天光之焜烂;侣鮋鰕於跡水之中者,不识四海之浩汗。”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

【会同】1.汇合。《书·禹贡》:“九河既道,雷夏既泽,灉沮会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湖周五十里,城下陂池皆来会同。”2.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诗·小雅·车攻》:“赤芾金舄,会同有绎。”毛传:“时见曰会,殷见曰同。绎,陈也。”3.泛指朝会。晋潘岳《上客舍议》:“乃今四海会同,九服纳贡。”唐柳宗元《封建论》:“合为朝覲会同,离为守臣扞城。”章炳麟《箴新党论》:“声气相扶,交相诵美,哀亡上寿及以饮食会同之属,华实两尽,足以无憾。”4.聚会;会见。《南史·王悦之传》:“﹝王悦之﹞为吏部郎,邻省有会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