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妆淡薄服制古释义


【梳妆】”。亦作“梳妆”。1.妇女梳洗打扮。唐秦韬玉《贫女》诗:“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粧。”一本作“梳妆”。宋张先《西江月》词:“体态看来隐约,梳妆好是家常。”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把盖头儿揭起,不甚梳粧,自然异常。”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十一:“三仙姑慢慢起来梳妆,于福问她道:‘不去打听打听小芹?’”2.见“梳粧楼”。

【淡薄】1.同“淡泊”。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向常侍》:“向秀甘淡薄,深心託豪素。”宋陈师道《次韵苏公独酌》:“终然厌多事,超然趋淡薄。”粤剧《搜书院》第二场:“决不攀权附贵,宁守淡薄清高。”2.轻淡,微弱。唐韩愈《荆潭唱和诗序》:“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胡也频《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六:“路上的行人和车马都忙碌地幌动于淡薄的灯光里。”3.稀薄,清淡。谓密度小,或味不浓。唐韦应物《汉武帝杂歌》之一:“乃知甘醲皆是腐肠物,独有淡薄之水能益人。”宋柳永《引驾行》词:“轻烟淡薄和气暖,望花村路隐映摇。”明李时珍

【服制】按身份等级规定的器服制度。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天子服有文章,夫人不得以燕饗,公以庙;将军大夫不得以燕饗,以庙,将军大夫以朝官吏;以命士止于带缘。散民不敢服杂采,百工商贾不敢服狐貉,刑餘戮民不敢服丝玄纁乘马,谓之服制。”《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以礼为服制,以兴太平。”《汉书·元后传》:“且若自以金匱符命为新皇帝,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璽传之万世。”2.丧服制度。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按亲疏服之。《隶续·汉都乡孝子严举碑》:“为父行丧,服制踰礼。”晋陶潜《祭种氏文》:“五月甲辰,

【古】〔古文〕《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鼓。《爾雅·釋詁》古,故也。《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詩·邶風》逝不古處。《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註》先古,謂先祖也。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終古,猶言常也。又賁古,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又姓。《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