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岂法流释义


【疏通】亦作“踈通”。1.通达。《礼记·经解》:“疏通知远,《书》教也。”《史记·五帝本纪》:“﹝顓頊﹞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汉书·匡衡传》:“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餘,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於大察,寡闻少见者戒於雍蔽。”宋司马光《为庞相公让官表》:“臣识昧疎通,学非殫洽。”章炳麟《检论·订孔下》:“故疏通知远者恕,文理密察者忠。”2.俊爽;爽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康(嵇康)子绍,清远雅正;涛(山涛)子简,疎通高素。”《晋书·王濬传》:“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周书·梁臺传

【岂】《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說文》還師振旅樂也。又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又《集韻》《正韻》可亥切,音鎧。與凱愷通。軍勝之樂也。又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 《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漢典考證:〔《說文》還師振樂也。〕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 考證:

【法流】佛教语。相续不绝的佛法。南朝梁元帝《谢敕送齐王瑞像还启》:“身持净戒,心抃法流。”唐王维《为舜闍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宿修梵行,愿在法流者,覆以惭媿之衣,落其烦恼之髮。”2.佛教语。佛法流传。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序》:“然法流东土,盖由传译之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