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峰髧鬌山堆髻释义


【数】《廣韻》所矩切《集韻》爽主切,音籔。《說文》計也。《易·說卦》數往者順。《詩·小雅》心焉數之。《禮·曲禮》問國君之富,數地以對。又《博雅》責也。《左傳·昭二年》使吏數之。《註》責數其罪。又《集韻》阻切,音所。義同。又《廣韻》色句切《集韻》《韻會》《正韻》雙遇切,音捒。算數也。《羣經音辨》計之有多少曰數。《類篇》枚也。《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疏》數度,謂尊禮命之多少。又《繫辭》極數知來之謂占。《疏》蓍策之數。《書·大禹謨》天之曆數在汝躬。《疏》天之曆運之數。《周禮·天官·小宰》掌官常以治數。《註》

【峰】《集韻》同峯。

【髧】《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徒感切,音蓞。髮垂也。《詩·鄘風》髧彼兩髦。《傳》髧,兩髦之貌。《釋文》髧,本作。

【山】《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與刪音同。《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

【堆】《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回切,對平聲。聚土也。《楚辭·九歎》陵魁堆以蔽視兮。又舍也。《戰國策》鍾期堆琴。《註》猶論語舍瑟也。又地名。《前漢·地理志》蜀守李冰,鑿離堆以息水患。堆,一作。又灩澦堆,在蜀夔州。《杜甫詩》故馮錦水將雙淚,好過瞿塘灩澦堆。又鳥名。驪山有鳥,名阿濫堆。唐宗御玉笛,以其聲翻爲曲。《張祐詩》至今風俗驪山下,村笛猶吹阿濫堆。又灰堆。《金坡遺事》吳俗,除夜將曉,婢僕持杖擊糞壤,致詞祈利市,謂之打灰堆。 《史記》作碓。《漢書》作。俗作塠。

【髻】《唐韻》古詣切《集韻》《韻會》《正韻》吉詣切,音計。《說文》總髮也。从髟,吉聲。古通用結,此字後人所加。《史記·陸賈傳》尉佗魋結箕踞。《漢書註》結讀曰髻。《玉篇》同。《集韻》亦作紒。又《集韻》喫吉切,音詰。《莊子·達生篇》竈有髻。《註》髻竈神,著赤衣,狀如美女。又《集韻》激質切,音吉。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