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眼巧增损释义


【诗眼】1.诗人的赏鉴能力、观察力。宋苏轼《次韵吴传正<枯木歌>》:“君虽不作丹青手,诗眼亦自工识拔。”金元好问《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之四:“愚轩具诗眼,论文贵天然。”明袁宏道《与伯修书》:“近来诗学大进,诗集大饶,诗肠大宽,诗眼大阔。”2.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亦指一篇诗的眼目,即体现全诗主旨的精采诗句。《朱子语类》卷二三:“只用他这一説,便瞎却一部诗眼矣。”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五律须讲鍊字法,荆公所谓诗眼也。”秦牧《艺海拾贝·茅台、花雕瓶子》:“那个‘诗眼’一点上去,就像画龙点睛似的,通篇

【巧】〔古文〕丂《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絞切,敲上聲。《說文》技也。《廣韻》能也,善也。《韻會》機巧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爲良。《山海經》義均始爲巧,倕始作下民百巧。又《增韻》拙之反。《韻會》黠慧也。《老子·道德經》大巧若拙。《淮南子·主術訓》是故有大略者,不可責以捷巧。又《廣韻》好也。《詩·衞風》巧笑倩兮。又《韻會》射者工于命中曰巧。《孟子》知譬則巧也。又《廣韻》僞也。《詩·小雅》巧言如簧,顏之厚矣。《傳》出言虛僞,而不知慚於人。《禮·月令》毋或作

【增损】增加或减少。多指文字上的修改。《史记·吕不韦列传》:“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阿耆尼国》:“文字取则印度,微有增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读之閎肆沉雄,浩乎司马之气矣,而左规右矩,一字增损末由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四篇:“然今所传诸小説,皆屡经后人增损,真面殆无从復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