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我见戎夷释义


【似】〔古文〕《唐韻》詳里切《集韻》《韻會》象齒切《正韻》詳子切,音巳。肖也。《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帛似帛,布似布,華山有之。《疏》以其所似,名其草也。又嗣也。《詩·周頌》以似以續。又况也,奉也。《賈島詩》今日把似君,誰有不平事。又《正韻》相吏切,音寺。義同。又《韻補》叶養里切,音以。《詩·大雅》無曰余小子,召公是似。叶下祉。《賈誼·旱雲賦》運淸濁之澒洞兮,正重沓而起。嵬隆崇以崔巍兮,時彷彿而有似。

【我见】“我执”。佛教语。指执着于我,以身为实体的观点。被视为烦恼之源。《成唯识论》卷四:“我见者,谓我执。於非我法,妄计为我,故名我见。”《大乘起信论》:“对治邪执者,一切邪执,皆依我见,若离於我,则无邪执。”鲁迅《坟·文化偏至论》:“试案尔时人生,莫不絶异其前,入於自识,趣於我执,刚愎主己,於庸俗无所顾忌。”2.个人私见。张孝若《立宪运动及谘议局成立》:“到了议决了以后,大家就抛弃我见,服从多数。”

【戎夷】古民族名。泛指少数民族。《礼记·王制》:“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敦煌曲子词·望江南》:“若不远仗天威力,河湟必恐陷戎夷。”明李贽《覆梅客生书》:“士民仰盖公之卧治,戎夷赖李牧之在边。”2.谓艰险不宁。《三国志·蜀志·许靖传》:“世路戎夷,祸乱遂合,駑怯偷生,自窜蛮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