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耒共愁叹释义


【释耒】。谓停止耕作。《史记·淮阴侯列传》:“﹝将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輟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南朝梁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耕夫释耒,桑妇下机。”唐白居易《息游惰策》:“农夫之心,尽思释耒而倚市。”

【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用切,蛩去聲。《說文》同也。从廿卄。《徐曰》廿音入,二十共也,會意。《玉篇》同也,衆也。《廣韻》皆也。《增韻》合也,公也。《禮·王制》爵人于朝,與士共之。《史記·張釋之傳》法者,所與天下共也。又《唐韻》九容切《集韻》《韻會》居容切,音恭。《前漢·王褒傳》共惟秋法,五始之要。《註》服虔曰:共,敬也。師古曰:共,讀曰恭。又姓。《氏族略》以國爲氏。又地名。《詩·大雅》侵阮徂共。《韻會》阮國之地,在河內共城。又《集韻》古勇切《正韻》居竦切,恭上聲。《前漢·百官公卿表》垂作

【愁叹】见“愁叹”。亦作“愁嘆”。忧愁叹息。《楚辞·九章·抽思》:“愁叹苦神,灵遥思兮。”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饶子卿隐庐山康王谷,无瓦屋,代以茅茨……或时雨湿致漏,则以油幄承梁,坐於其下,初不愁叹。”《西游补》第五回:“西施、丝丝,一齐愁嘆。”叶圣陶《饭》:“他们的父母整天愁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