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何面目释义


【是】〔古文〕《唐韻》承紙切《集韻》《韻會》上紙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又《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又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又《韻補》叶市之切。

【何】《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又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又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又《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又《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又《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又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又姓。又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又《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

【面目】1.面孔;面貌。《诗·小雅·何人斯》:“有靦面目,视人罔极。”《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泗州被围凡七月,守城者不得寐,面目皆生疮。”《金瓶梅词话》第五九回:“韩道国到家,拜了家堂,脱了衣裳,净了面目,夫妻二人,各诉离情一遍。”丁西林《一只马蜂》:“﹝余小姐﹞姿态美丽,面目富有表情,服装精致。”2.比喻事物呈现的景象、状态。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三:“王徽之以菖蒲映竹,曰:‘菖蒲止以九节为贵,而此君面目耸然。’”宋苏轼《题西林壁》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沉德符《野获编·勋戚·世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