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愧短促释义


【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式針切,音。水名。《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又邃也。《增韻》深者,淺之對。《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又深微也。《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又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又衣名。《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又州名。《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廣輿記》今屬眞定府。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

【愧】《廣韻》俱位切《集韻》基位切,音騩。《爾雅·釋言》慙也。《詩·大雅》尚不愧于屋漏。《皇極經世》無愧於口,不若無愧於身。無愧於身,不若無愧於心。 本作媿,从女。或从恥省作聭。亦作謉。

【短促】时间短暂。唐杜甫《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良会苦短促,溪行水奔注。”清俞樾《茶香室丛钞·三藏取经遇西域老僧》:“此间经籍甚多,人命短促,能读几何。”丁玲《韦护》第三章:“呵,多么甜蜜的时日呵!我们享有过的,只是太短促了。”2.指物体不长,很短。《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人中短促,终须寿夭。”3.迅疾;急迫。叶圣陶《隔膜·恐怖的夜》:“河水动荡的声音,成一种短促的节奏。”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娘的话没讲完,呼吸忽然短促无力,眼皮慢慢搭拉下来,最后停止了呼吸。”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