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记姓名供简牍释义


【姓名】。《孙子·用间》:“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謁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今吾间必索知之。”《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昔曾参之处费,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宋苏轼《送路都曹》诗引:“予幼时闻父老言,恨不问其姓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这少年也未详其为何省何府人氏,亦不详其姓名。”

【供】《廣韻》九容切《集韻》《韻會》居容切《正韻》居中切,音恭。《說文》設也。一曰供給。《書·無逸》文王不敢盤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禮·檀弓》杜蕢曰:蕢,宰夫也。非刀匕是供。《左傳·僖四年》敢不供給。又姓。明供仲序,廣東人。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用切,音貢。義同。《華嚴經》諸供養中,法供最重。又通作共。互詳八部共字註。漢典考證:〔《左傳·僖元年》敢不供給。〕 謹照原文元年改四年。 考證:〔《左傳·僖元年》敢不供給。〕 謹照原文元年改四年。

【简牍】1.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片。亦泛指书写用品。《艺文类聚》卷五八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王充於宅内门户壚柱,各置笔砚简牘,见事而作,著《论衡》八十五篇。”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诸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於策,小事简牘而已。”唐黄滔《魏侍中谏猎赋》:“文高而简牘增焕,思苦而烟霞动色。”2.指文书;书籍;书简。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斯之流,又亦繁博,虽传之简牘,而事异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及西臺陷殁,简牘湮散,丁亦寻卒於扬州。”《旧唐书·韦元甫传》:“元甫精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