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叶煎茶摘叶书释义


【扫叶】喻校勘书籍。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校<北梦琐言>跋》:“余始得万历本,重其版刊为诸家目録所未载,恒深自珍祕,而孰知其有窜乱卷第之弊?继见卢刊依叶校订正,文字视商本为善,正嘉其扫叶之功,而孰知其有妄补标题之弊?”按,前人有“校书如尘埃风叶,随扫随有”之语。见四部丛刊本《战国策校注》序附言。

【煎茶】烹茶。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五代孟贯《赠栖隐洞潭先生》诗:“石泉春酿酒,松火夜煎茶。”

【摘】《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歷切,音剔。《說文》拓果樹實也。一曰指近之也。《傅毅·舞賦》摘齊行列。《註》指摘行列。使整齊也。又《廣韻》發也,動也。《元稹詩》共邀連榻坐,兼去摘船行。《自註》音剔。又《唐韻》竹厄切《集韻》《韻會》陟革切,音謫。手取也。《唐書·建寧王倓傳》天后次子賢作歌曰: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歸。或作擿。

【叶书】1.用树叶写的书信。唐贾岛《郊居即事》:“叶书传野意,簷溜煮胡茶。”2.贝叶书的简称。古代印度人常用贝多罗树的叶书写佛经,故佛经亦称“叶书”。南朝梁沉约《均圣论》:“西国密涂,厥路非远,虽叶书横字,华梵不同,而深义妙理,於焉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