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见神鼎諲释义


【去】《唐韻》《集韻》《韻會》丘據切,墟去聲。《說文》人相違也。《廣韻》離也。《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玉篇》行也。《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又棄也。《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又《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墟上聲。《集韻》徹也。又藏也。《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註》去,收藏也。又《集韻》或作弆。《前漢·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註》弆,亦藏也。又《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疾走。《正字通》同驅。《詩·小雅

【见】《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堅去聲。《說文》視也。从目从儿。《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疏》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註》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註》言不爲所拔識也。又《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詳矢部知字註

【神鼎】1.鼎的美称。上古帝王建立王朝时必铸新鼎作为立国的重器。《史记·封禅书》:“闻昔泰帝兴神鼎一,一者壹统,天地万物所繫终也。”汉焦赣《易林·渐之临》:“禹作神鼎,伯益衔指。斧斤既折,撞立独倚。”宋罗泌《路史·后纪一·太昊》:“﹝太昊﹞爰兴神鼎,制郊禪。”后世因以“神鼎”喻指皇位。《宋书·袁顗传》:“神鼎将沦,宗稷几泯。”清沉德潜《司马懿故居》诗:“中原回首移神鼎,竖子成名建禪坛。”2.指道教炼丹药的鼎器。南朝梁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广成爱神鼎,淮南好《丹经》。”

【諲】《唐韻》於眞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眞切,音因。《爾雅·釋詁》敬也。又人名。《南齊書》太常丞何諲之。《唐書》大都督長史呂諲。又《玉篇》之神切《集韻》之人切,音眞。義同。 《集韻》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