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向斯时教大行释义


【却】《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又《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又《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又訛作。

【斯】〔古文〕《廣韻》息移切《集韻》《韻會》相支切,音私。《說文》析也。《爾雅·釋言》斯,離也。《註》齊曰斯。《詩·風》墓門有棘,斧以斯之。《箋》維斧可以開析之。《呂覽·報更篇》趙宣孟見桑下餓人,與之脯一朐,曰斯食之。《註》斯,析也。又《爾雅·釋詁》斯,此也。《易·解卦》朋至斯孚。《詩·召南》何斯違期。又《詩·小雅》鹿斯之奔。《疏》此鹿斯與斯柳斯,斯皆辭也。又《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註》斯,猶耳也。《疏》耳是助句之辭。又卽也。《書·金縢》大木斯拔。又賤也。《後漢·左雄傳》郞官部吏,職斯祿薄。《註》斯,賤也。

【时教】1.四时进行的教育。《礼记·学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陈澔集说:“谓四时之教,各有正业。”2.当时的教化。《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壤长地进,至于霸王,时教使然也。”

【大行】1.远行。《左传·哀公二十五年》:“以鲁国之密邇仇讎,臣是以不获从君,克免於大行,又谓重也肥?”杨伯峻注:“大行,犹远行。”2.广为推行;普遍流行。《孟子·公孙丑上》:“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於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后汉书·张奂传》:“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絜己,威行大行。”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古文尚书》﹞至隋购募,乃得其篇,唐孔颖达疏之,遂大行於世。”3.行大事。《史记·项羽本纪》:“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4.古代接待宾客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