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对菱花淡淡妆释义


【却】《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又《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又《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又訛作。

【对】《唐韻》都隊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內切,音碓。《說文》應無方也。本作。《爾雅·釋言》對,遂也。《疏》遂者,因事之辭。《廣韻》答也。《增韻》揚也。《詩·大雅》以對于天下。《註》答天下仰望之心也。《書·說命》敢對揚天子之休命。又《禮·曲禮》侍坐於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又》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註》離席對也。又次對,轉對。《王球貽謀錄》唐百官入閤,有待制次對官。後唐天成中,廢待制次對官,五日一次,內殿百官轉對。又當也,配也。《詩·大雅》帝作邦作對。《註》言擇其可當此國者而君之也。又對簿。《史記·李

【菱花】花。南朝梁简文帝《采菱曲》:“菱花落復含,桑女罢新蚕。”郁达夫《车过临平》诗:“清溪波动菱花乱,黄叶林疏鸟梦轻。”2.指菱花形的花纹。唐骆宾王《王昭君》诗:“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顰。”前蜀韦庄《捣练篇》:“白袷丝光织鱼目,菱花綬带鸳鸯簇。”3.指菱花镜。亦泛指镜。唐李白《代美人愁镜》诗之二:“狂风吹却妾心断,玉筯并堕菱花前。”明唐寅《二郎神》曲:“整云鬟,对菱花,教人怕见愁颜。”清孔尚任《桃花扇·却奁》:“两个在那里交扣丁香,并照菱花,梳洗才完,穿戴未毕。”参见“菱花镜”。

【淡淡】形容颜色浅淡。唐杜甫《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云溪花淡淡,春郭水泠泠。”宋徐铉《寒食日作》诗:“过社纷纷燕,新晴淡淡霞。”宋陆游《泛舟至东村》诗:“颼颼风渐冷,淡淡月初生。”朱自清《温州的踪迹》一:“他到底等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2.轻淡,微弱。宋晏殊《寓意》诗:“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杏花初落疎疎雨,杨柳轻摇淡淡风。”曹禺《雷雨》第三幕:“那时天边上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3.冷淡,不热情。《宋书·王景文传》:“人情向粲,淡淡然亦復不改常。”宋陆游《

【妆】《廣韻》《集韻》側羊切《正韻》側霜切,音莊。《說文》飾也。《司馬相如·上林賦》靚妝刻飾。《後漢·梁冀傳》冀妻孫壽,美而善爲疾態,作愁眉啼妝。《天寶遺事》妃施粉于兩頰,號淚妝。識者以爲不祥。《通鑑》周天元帝禁天下婦女施粉黛,皆黃眉黑妝。 从女,牀省聲。俗作粧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