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视南溟渺东渤释义


【平视】1.两眼平着向前看。《礼记·曲礼下》“大夫衡视”汉郑玄注:“衡,平也。平视,谓视面也。”《三国志·魏志·刘桢传》“楨以不敬被刑”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典略》:“其后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楨独平视。”2.谓平等地看或轻视。宋司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若无人。”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此所以不能洗夷狄平视中国之耻,而卒发神宗皇帝之大愤也。”3.谓可平起平坐,不屈居于下。清沉初《西清笔记·纪文献》:“董文恪尚书画理精到,平视宋人。”

【南溟】见“南冥”。漢

【东】《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于時爲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又《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又《詩·大雅》東有啓明。又《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又姓。《聖賢羣輔錄》舜友東不訾。又叶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又叶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東。

【渤】《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沒切,音孛。渤澥海別支名。《司馬相如·子虛賦》浮渤澥。亦作勃。《史記·高祖本紀》北有勃海之利。《索隱》勃,旁跌也。旁跌出者,橫在濟北,故齊都賦云:海旁出爲勃,名曰勃海郡。又滃渤,霧出貌。《郭璞·江賦》氣滃渤以霧杳。又漰渤,水聲。《郭璞·江賦》鼓窟以漰渤。 《集韻》或从勃作渤。通作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