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腹呈琅玕释义


【披腹】披腹心”。典

【呈】《唐韻》直貞切《集韻》馳貞切《韻會》馳成切,音程。《說文》平也。从口聲。又《玉篇》解也。又《廣韻》示也,見也。《正韻》露也。又姓。《正字通》古今印藪有呈紳。又與程通。《史記·秦始皇紀》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又《廣韻》《集韻》直正切,音鄭。《廣韻》自媒衒。《唐書·韋澳傳》恐無呈身御史。又《集韻》丑郢切,音騁。與逞同,通也。一曰快也。《集韻》古作呈。註詳屮部四畫。又《字彙補》古文狂字。註詳犬部四畫。 《郭氏正誤》呈,从王从口。與呈字異。呈字从。

【琅玕】亦作“瑯玕”。1.似珠玉的美石。《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孔传:“琅玕,石而似玉。”孔颖达疏:“琅玕,石而似珠者。”三国魏曹植《美女篇》诗:“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元王旭《离忧赋》:“佩琅玕而服明月兮,裁青霞以为裾;怀真符而欲献兮,顾君门而踌躇。”清孙枝蔚《牛饥纪事二十二韵》:“兽医归部伍,柴药贵琅玕。”2.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山海经·海内西经》:“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郭璞注:“琅玕子似珠。”晋葛洪《抱朴子·袪惑》:“﹝崑崙﹞有珠玉树,沙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