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洒正潇然释义


【飘洒】见“飘洒”。亦作“飘洒”。1.飘扬;飘拂。唐高适《奉和鹘赋》:“冰落落以凝闭,雪皑皑而飘洒。”宋司马光《和兴宗<夜直听雨>》:“纵横挟春风,飘洒相喷吸。”明李东阳《习隐》诗之十:“风沙信飘洒,霜雪徒萧森。”张承志《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远方三百里外的阿拉坦公社,来了一个银发飘洒的老奶奶。”2.指风吹拂。明吴承恩《西山》诗:“霽竹浮暖光,松风澹飘洒。”清陈维崧《百字令·游楞伽山上方寺是日微雨》词:“髩缕柳丝都一样,总受东风飘洒。”3.姿态轻松自然;不呆板。清陈维崧《贺新郎·魏塘舟中读钱尔斐先生<菊农词稿>

【正】〔古文〕《唐韻》《韻會》《正韻》之盛切,音政。《說文》是也。从止一以止。《註》守一以止也。《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易·乾卦》剛健中正。《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又備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書·君牙》咸以正罔缺。又《爾雅·釋詁》正,長也。《郭註》謂官長。《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杜註》五正,五官之長。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冥,土正曰后土。又官名。《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又朼載也。《周禮·夏

【潇然】清幽寂静貌。唐牟融《题朱庆馀闲居》诗之三:“閒客幽栖处,瀟然一草庐。”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下:“余尝过访其居,修竹瀟然,焚香独坐。”2.脱俗不羁貌。明陈所闻《驻马听·飞来峰》曲:“安得瀟然遗世,把烟霞摶弄。”茅盾《腐蚀·十月十日》:“她微昂着头,若有所思,又若无所思,意态潇然走着。”3.清凉貌。明冯惟敏《黄罗歌·椿林堂观雨》曲:“丝丝点点成甘露,荷沾濡瀟然无暑。”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