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流十分翰海释义


【飘流】在水面上飘浮流动。唐杜牧《秋日偶题》诗:“荷花兼柳叶,彼此不胜秋……緑眉甘弃坠,红脸恨飘流。”清陈维崧《金菊对芙蓉·舟行遇大风仍用前韵》词:“十载萍梗飘流,只赁廡皋桥,卖饼安丘。”杨朔《三千里江山》第三段:“年轻时候是渤海边上一个水手,使船打鱼,成年累月飘流在大海上。”2.飘泊流浪。《隋书·北狄传·突厥》:“余本皇家子,飘流入虏庭。”《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小生湖海飘流,实未曾有妻。”蒋光慈《少年飘泊者》八:“并说我现在成了一个飘流的孤子,无亲可投,无家可归。”汉

【十分】划分。《周礼·考工记·凫氏》:“钟已厚则石,已薄则播……是故大钟十分其鼓间,以其一为之厚;小钟十分其鉦间,以其一为之厚。”2.犹十成。汉班固《西都赋》:“若臣者,徒观迹於旧墟,闻之乎故老,十分而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举也。”《水浒传》第五六回:“徐寧见他又走不动,因此十分中只有五分防他。”3.充分,十足。唐白居易《和<春深>》诗之十四:“何处春深好?春深痛饮家。十分杯里物,五色眼前花。”宋苏辙《书传灯录后》:“若执斧问之而缩颈畏避,则十分凡夫,无足取矣!”元黄庚《江村》诗:“十分春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翰海】古代北海名。《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封狼居胥山,禪於孤洐,登临翰海。”司马贞索隐引崔浩曰:“北海名,羣鸟之所解羽,故云翰海。”按,唐以前人注释《史记》、《汉书》,皆解作海名。但据今人岑仲勉考证,既云“登临”,则是山非海,“翰海”当即今蒙古杭爱山的不同音译。或以为突厥语称高山中的深谷为,略去尾音,可译成“杭海”或“翰海”。后亦用以泛指戈壁滩。参见“瀚海”。参阅岑仲勉《自汉至唐漠北几个地名之考定》、柴剑虹《“瀚海”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