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修攘明治体释义


【内外】1.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为统帅者尽力行之於前,而参谋议者尽心奉之於后,内外相应,其功乃成。”清李渔《比目鱼·入班》:“须识戏房无内外,关防自有二郎神。”郭小川《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哦,同志,你已经把这个小岛内外看遍。”2.指皇后六宫和朝廷卿大夫。《周礼·天官·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郑玄注:“内,后六宫;外,卿大夫也。”《北史·后妃传上·魏明元密皇后杜氏》:“太后训釐内外,甚有声称。”3.指

【修攘】内修政教,抵御外敌。宋范成大《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之二:“修攘遗策在,嗣圣续《车攻》。”《明史·章纶传》:“也先既议和,请力图修攘以待其变。”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上》:“承平恬嬉,不知修攘为何事。”

【明】〔古文〕朙《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鳴。《說文》照也。《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又《易·乾卦》大明終始。《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又《易·乾卦》天下文明。《疏》有文章而光明。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照臨四方謂之明。又《書·舜典》黜陟幽明。《傳》升進其明者。又《書·太甲》視遠惟明。《疏》謂監察是非也。又《洪範》視曰明。《傳》必淸審。又《詩·小雅》祀事孔明。《

【治体】1.治国的纲领、要旨。汉贾谊《新书·数宁》:“以陛下之明通,因使少知治体者得佐下风,致此治非有难也。”《周书·王褒传》:“襃有器局,雅识治体。”宋司马光《乞优老上殿札子》:“愿陛下慎选德望材器为众所服,知治体、晓兵略者以代之。”清恽敬《三代因革论七》:“天下无无弊之制,无不扰民之事,当择其合时势而害轻者行之。后之儒者,以熙寧之法而妄意詆娸,非知治体者也。”2.政治法度。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孔融之守北海,文教丽而罕于理,乃治体乖也。”宋龚鼎臣《东原录》:“臺官言事,惟务摭人之恶,不顾治体之如何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