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姓日隐晦释义


【名姓】1.即姓名。《穀梁传·庄公二十六年》:“言大夫而不称名姓。”《史记·项羽本纪》:“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张质》:“名姓偶同,遂不审勘。”清孙枝蔚《村居杂感》诗:“雄心閒自笑,名姓竟谁知。”管桦《不讲理的人》:“因为多年不见,又没通过书信,忘了名姓。”2.有名望的姓氏。即旧族。《国语·楚语下》:“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韦昭注:“名姓,谓旧族。”

【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

【隐晦】的话、写的文章所表示的意思曲折不明显。《南史·郑鲜之传》:“鲜之为人通率,在武帝坐,言无所隐晦,亦甚惮焉。”唐刘知几《史通·惑经》:“此则春秋之世,有识之士莫不微婉其辞,隐晦其説。”洪深《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一》:“﹝说话的﹞四种作用中,‘关系’与‘企图’是属于战略的;其处理往往隐晦含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