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妃嫫母混妍媸释义


【宓】《唐韻》美畢切《集韻》《韻會》《正韻》覓畢切,音蜜。《說文》安也。《玉篇》止也,靜也,默也。《埤蒼》祕宓也。《顏師古曰》宓汨,去疾也。又人名。《三國志》秦宓。又房六切。《孟康漢書古文註》宓,今伏字。皇甫謐云:伏羲或謂之宓羲。考諸經史緯侯無宓羲之號,必後世傳寫誤以虙爲宓。孔子弟子虙不齊,後人云濟南伏生,卽子賤之後,是知虙與伏古字通用,後誤以爲宓也。又《集韻》宓或作密。

【嫫母】亦作“嫫姆”。传说为黄帝第四妃,貌甚丑。《荀子·赋》:“閭娵、子奢莫之媒也;嫫母、力父,是之喜也。”杨倞注:“嫫母,丑女,黄帝时人。”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嫫姆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唐于濆《苦辛吟》:“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梁启超《新民说》第十一节:“披綺罗於嫫母,祇增其丑;施金鞍於駑駘,祇重其负。”

【混】《唐韻》《正韻》胡本切《集韻》《韻會》戸袞切,音倱。《說文》豐流也。一曰雜流。或作渾。又混沌,元氣未分也。《老子·道德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又《集韻》胡昆切,音。人名。漢有屬國公孫昆邪,或作混。又《集韻》《韻會》《正韻》公渾切,音昆。混夷,西戎名。或作緄。通作昆。《詩·大雅》混夷駾矣。又同崑。《周禮註》混淪,卽崑崙。又《集韻》《韻會》《正韻》古本切,音袞。與滾同。大水流貌。《孟子》原泉混混。

【妍媸】同“妍蚩”。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四体妍媸,本无关於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宋苏轼《影答形》诗:“妍媸本在君,我岂相媚悦。”清赵翼《乡试届期分遣儿孙赴试》诗:“科场得失原靡定,文字妍媸要共观。”茅盾《子夜》八:“他(冯云卿)转脸仔细看着女儿,似乎把想像中的刘玉英和眼前的他的女儿比较妍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