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士当令守四方释义


【猛士】犹勇士。勇敢有力的人。《史记·高祖本纪》:“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唐杜甫《昔游》诗:“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宋陆游《九月十六日夜梦觉而有作》诗:“将军櫪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韔。”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2.太平天囯武秀才第二等阶的称号。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士阶条例》:“於七月十七日考猛士,马箭三枝,步箭五枝。”太平天囯洪仁玕《英杰归真》:“至武秀才等则攺称英士、猛士、壮士、威士之殊。

【当令】1.指当权者。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和阗玉鼠》:“自失此物后,往往书籍蠧损,当令每命山右巨卿,密諭访觅,久无下落。”2.掌权。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吃劳金的当令,这才真算翻身哩。”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四:“﹝张富英﹞是个破落地主。他当令,尽找三老四少,能说会唠的那帮人。他们说了算。”1.顺应时令,合时令。如:夏天酷暑,西瓜正是当令的果品。2.行时,吃得开。鲁迅《准风月谈·登龙术拾遗》:“‘书中自有黄金屋’,早成古话,现在是‘金中自有文学家’当令了。”漢

【守】〔古文〕《唐韻》書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音首。《說文》守,守官也。从宀,官府也。从寸,法度也。《玉篇》收也,視也,護也。《易·繫辭》何以守位,曰仁。《周禮·天官》獸人職時田則守罟。《註》防獸觸攫也。又《廣韻》主守也。《左傳·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澤之萑蒲,舟鮫守之。藪之薪蒸,虞守之。海之鹽蜃,祈望守之。衡鹿等皆官名。又《增韻》攻守也。《易·坎卦》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史記·留侯世家》阻三面而守。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舒救切,音獸。《增韻》守之也,所守也,爲

【四方】1.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礼记·射义》:“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唐韩愈《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水浒传》第六六回:“四下里,十数处火光亘天,四方不辨。”2.天下;各处。《易·姤》:“后以施命誥四方。”《淮南子·原道训》:“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高诱注:“抚,安也。四方,谓之天下也。”《新唐书·吐蕃传上》:“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柳杞《好年胜景》:“他的父辈是个爱交游的流浪汉,凭一付担子,走遍四方。”3.指四方诸侯之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