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挲复潄涤释义


【摩】〔古文〕《唐韻》莫婆切《集韻》《韻會》《正韻》眉波切,音磨。《說文》研也。《廣韻》迫也。《增韻》揩也。《易·繫辭》剛柔相摩。《註》相切摩也。《禮·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註》相切磋也。又《樂記》陰陽相摩。《註》猶迫也。《戰國策》於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註》摩言切近過之。又揣摩也。《鬼谷子》摩之符也內,內符者,揣之主也。抱薪趨火,燥者先然。平地注水,濕者先濡。又《揚子·方言》滅也。之東鄙曰摩。《史記·平準書》姦或盜摩錢裏取鎔。又消摩。《曹毗杜蘭香傳》消摩自可愈疾,香以藥爲消摩。又《唐韻》《集

【挲】同挱。

【复】〔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又《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又《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又《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又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又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又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又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

【涤】《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音狄。《說文》洒也。《詩·豳風》十月滌場。《正義》洗器謂之滌。又旱氣也。《詩·大雅》滌滌山川。又煗風也。《歲華紀麗》風惟滌滌,木漸欣欣。又浩酒也。《周禮·春官》司尊彝凡酒脩酌。《註》脩讀如滌。滌酌,以水和而泲之。今齊人名浩酒曰滌。又養牲室也。《禮·郊特牲》帝牛必在滌三月。又《集韻》徒弔切,音調。亦養牲室也。又《韻補》叶毒藥切,音鐸。《班固·東都賦》紹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盪滌。體元立制,繼天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