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明於诗释义


【毛公】西周文王子,名叔郑。成王时为三公之一的司空。毛,为其所封之采邑名。《书·顾命》:“成王将崩……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孙星衍疏:“毕、毛、卫,皆文王子也。”曾运乾正读:“太保、毕公、毛公,以三公兼领卿职也。”2.战国时赵处士,“藏于博徒”,秦兵攻魏时,曾与薛公共劝寄居在赵的魏公子信陵君回国救援,击败秦兵。三国魏应璩《与满公琰书》:“虽昔侯生纳顾於夷门,毛公受眷於逆旅,无以过也。”3.借指豪放不羁而有才能的布衣之士。清陈维崧《满江红·赠娄东周逸园兼怀毛亦史》词:“博徒中,归及见毛公,言

【明】〔古文〕朙《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鳴。《說文》照也。《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又《易·乾卦》大明終始。《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又《易·乾卦》天下文明。《疏》有文章而光明。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照臨四方謂之明。又《書·舜典》黜陟幽明。《傳》升進其明者。又《書·太甲》視遠惟明。《疏》謂監察是非也。又《洪範》視曰明。《傳》必淸審。又《詩·小雅》祀事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