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令合时方帖妥释义


【律令】1.法令。《史记·孝文本纪》:“请奉詔书,除收帑诸相坐律令。”明焦竑《玉堂丛语·纂修》:“律令者,治天下之法也,令以教之於先,律以齐之於后。”严复《吴芝瑛传》:“且朝廷律令,固无不许掩瘞罪骸明文。”2.指一般的法则、规律。唐柳宗元《复杜温夫书》:“但见生用助字,不当律令,惟以此奉答。所谓乎、歟、耶、哉、夫者,疑辞也;矣、耳、焉、也者,决辞也。今生则一之。”廖仲恺《革命派与反革命派》:“原来社会科学的律令,确不是妙想的玄谈,我们看看最近的事实,如陈炯明之反动与冯自由之捣乱,便是这条定律下的例证。”3.道教称

【合时】时宜;合乎时尚。《南史·王僧虔传》:“谢灵运书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入流。”《红楼梦》第五四回:“我们这原是随便的玩意儿,又不出去做买卖,所以竟不大合时。”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母亲>木刻十四幅序》:“高尔基的小说《母亲》一出版,革命者就说是一部‘最合时的书’。”

【方】〔古文〕《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音芳。《說文》倂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或从水作汸。《詩·周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傳》方,泭也。《釋文》小筏曰泭。《爾雅·釋水》大夫方舟。《註》倂兩船。《史記·酈食其傳》方船而下。《註》謂船也。又《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又《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

【帖妥】1.静止不动貌;安稳。明刘基《清齐记》:“时雨新濯,竹树生色,猨鸟不呼,松柏帖妥,而巖壑为之清焉。”清龚自珍《午梦初觉怅然诗成》诗:“瓶花帖妥炉香定,觅我童心廿六年。”2.指平安稳当。宋陆游《黄牛峡庙》诗:“襁儿着背上,帖妥若在榻。”3.平静。唐李贺《贝宫夫人》诗:“秋肌稍觉玉衣寒,空光帖妥水如天。”4.妥帖,合适妥当。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诗用助语字贵帖妥。如杜少陵云:‘古人称逝矣,吾道卜终焉’……皆混然帖妥。”清黄景仁《消寒夜集分赋》:“商略身世事,百法欠帖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