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悲伏枥释义


【老骥】的骏马。多喻年老而壮志犹存之士。唐杜甫《赠韦左丞丈济》诗:“老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宋欧阳修《送张生》诗:“老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逾新。”叶剑英《自题近照绝句》:“百年赢得十之八,老驥仍将万里行。”参见“老驥伏櫪”。典

【悲】《唐韻》府眉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眉切,音。《說文》痛也。从心非聲。有聲無淚曰悲。《詩·豳風》女心傷悲。《毛傳》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鄭箋》春女感陽氣而思男,秋士感隂氣而思女,是其物化,所以悲也。一曰心非爲悲。心之所以非則悲矣。《淮南子·原道訓》憂悲多恚,病乃成積。又叶補皆切,擺平聲。《楚辭·九辯》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悵而自悲。四時遞來而卒歲兮,隂陽不可與儷偕。zdic.net汉典

【伏枥】亦作“伏歷”。1.马伏在槽上。指受人驯养。《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歷,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唐杜甫《高都护骢马行》:“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气犹思战场利。”2.喻指养育。清纳兰性德《拟古》诗之二六:“但受伏櫪恩,何以异駑駘!”3.指蓄养在厩中的马匹。《汉书·梅福传》:“虽有景公之位,伏歷千駟,臣不贪也。”4.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后用为壮志未酬,蛰居待时的典故。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六:“不谓乘轩意,伏櫪还至今。”明杨珽《龙膏记·旅况》:“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