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拊背而扼吭释义


【可】《唐韻》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音坷。《說文》肯也。《廣韻》許可也。《韻會》可者,否之對。《書·堯典》囂訟可乎。《文中子·事君篇》達人哉山濤也,多可而少怪。又僅可,未足之辭。《論語》子曰:可也。又《禮·內則》擇于諸母與可者。《註》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又所也。《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註》體猶生也,可猶所也。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又姓。《正字通》唐諫議大夫可中正,宋紹興進士可懋。又《字彙補》苦格切,音克。《魏書·吐谷渾傳》可汗,此非復人事。《唐書·突厥傳》可汗猶單于

【拊背】轻拍肩背。表示抚慰。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为可临觴拊背,执手须臾,欲多其数而必其全,吾所惧也。”唐李百药《妾薄命》诗:“羞闻拊背入,恨説舞腰轻。”

【扼吭】1.气逆于喉。宋陆游《南唐书·刘仁赡传》:“世宗復亲征……朱元、朱仁裕、孙璘皆降周,仁赡闻之,扼吭愤叹。”2.自缢。清钮琇《觚賸·碧血》:“﹝黄陶庵先生﹞乙酉,城破,投笔慷慨,扼吭而死。”3.喻控制要害部位。明叶宪祖《鸾鎞记·合谮》:“怪得鯫生多倒颠,须知扼吭制人先。”《明史·朱燮元传》:“且内激藺州必死之鬭,外挑水西扼吭之嫌,兵端一开,未易猝止,非国家久远计。”太平天囯洪秀全《御制千字诏》:“扼吭破竹,夺隘拔毛,步匝稳固,轻鋭健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