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仞喜岖释义


【九仞】。一说七十二尺。常用以形容极高或极深。《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簣。”孔传:“八尺曰仞。”陆德明释文:“七尺曰仞,一云八尺曰仞。”《孟子·尽心上》:“掘井九軔而不及泉。”赵岐注:“軔,八尺也。”唐黄滔《景阳井赋》:“没地无慙,顾九仞之深可匿。”宋叶适《何伦秀才亲丧不能举》诗:“何当深九仞,更与崇四尺。”郭沫若《谢陈代新》:“说了一句外行话,敌对者会推翻你九仞的高山。”

【喜】〔古文〕憘歖《唐韻》虛里切《集韻》《韻會》許已切《正韻》許里切,音蟢。《爾雅·釋詁》喜,樂也。《玉篇》悅也。《書·益稷》股肱喜哉。《易·否卦》先否後喜。又聞喜,縣名。又姓。《正字通》元順帝時喜同,明正統中喜寧。又《集韻》虛其切,音僖。末喜,有施氏女名。《晉語》夏桀伐有施氏,有施人以妹喜女焉。又《楚辭·天問》簡狄在臺嚳何宜,鳥致貽女何喜。《註》喜叶音羲。又《集韻》許記切,與憙同。好也。《詩·小雅》彤弓弨兮,受言載之。我有嘉賓,中心喜之。《註》載叶子利反,喜讀去聲。《前漢·廣陵王傳》何用爲樂心所喜,出入無悰爲

【岖】《廣韻》豈俱切《集韻》《韻會》虧于切,音區。《說文》也。本作,从區聲。今作嶇。《增韻》山路不平貌。一曰山峻也。《潘岳·西征賦》軌崎嶇以低仰。又通作。《左思·魏都賦》山阜偎積而踦。偎字原从彳畏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