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火曙然烟焰袅释义


【禁火】1.谓管制燃火以防灾。《后汉书·廉范传》:“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2.旧俗寒食停炊称“禁火”。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唐郭郧《寒食寄李补阙》诗:“万井閭阎皆禁火,九原松柏自生烟。”《东周列国志》第三回:“至今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各处,每岁冬至后一百五日,预作乾糒,以冷水食之,谓之‘禁火’。”3.皇宫中的

【曙然】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颜渊篇二十》:“程尹曙然於此,故不作此较量。”

【烟焰】焰”。烟和火焰。唐张谓《长沙失火后戏题莲花寺》诗:“楼殿纵随烟焰去,火中何处出莲花?”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五:“我即其人,脱身烟焰,至于今日。”鲁迅《伪自由书·现代史》:“还有将纸塞在嘴巴里点上火,从嘴角鼻孔里冒出烟焰。”烟与火焰。《北史·来护儿传》:“护儿乃以轻舸数百,直登江岸,袭破其营,因纵火,烟燄张天。”《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李昌符焚栈道,栈道几断。建控僖宗马,冒烟燄中过,宿坂下。”

【袅】《正字通》俗褭字。《韻會》褭或作裊。《漢書音義》騕裊,神馬。又《前漢·百官公卿表》爵三級曰簪裊。《師古註》以組帶馬曰裊。簪裊,言飾此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