屐齿印苍藓释义


【屐齿】屐底的齿。《晋书·王述传》:“鸡子圆转不止,便下牀以屐齿踏之,又不得。”唐独孤及《山中春思》诗:“花落没屐齿,风动羣不香。”宋司马光《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之二:“缘苔躡蔓知多少,千里归来屐齿苍。”清赵翼《哭王述庵侍郎》诗:“蒲褐山房緑树阴,中有两人屐齿迹。”2.指足迹;游踪。宋张孝祥《水龙吟·过浯溪》词:“漫郎宅里,中兴碑下,应留屐齿。”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国初常熟多画师。有黄鼎者,足跡半天下……故所作多离奇俶诡,为古人屐齿所不到。”3.指履声,脚步声。明王世贞《曾太学携酒见访作》诗:“花宫寂无

【印】〔古文〕《唐韻》於刃切《集韻》《韻會》伊刃切《正韻》衣刃切,因去聲。《說文》執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卪象相合之形。今文作卩,瑞信也。手爪以持印。會意。《廣韻》符,印也。印,信也,亦因也,封物相因付。《增韻》刻文合信也。《前漢·百官公卿表》二千石皆銀印,二百石以上皆銅印。《註》師古曰:刻文云:某官之印。又姓。《廣韻》左傳,鄭大夫印段,出自穆公子印,以王父字爲氏。

【苍】〔古文〕《唐韻》七岡切《正韻》千剛切,音倉。《說文》草色也。《易·說卦傳》震爲蒼筤竹。《臨川吳氏註》蒼,深靑色。《詩·王風》悠悠蒼天。《禮·玉藻》大夫佩水蒼玉。《疏》似水之蒼而雜有文。又《博雅》茂也。《書·益稷篇》至于海隅蒼生。《傳》蒼蒼然生草木。又老也。《詩·秦風》蒹葭蒼蒼。《釋文》物老之狀。又《前漢·陳勝傳》蒼頭。《註》士卒靑帛巾。又《綱目集覽》蒼黃,急遽貌。又姓。《通志·氏族略》蒼氏。《註》《風俗通》云:八愷,蒼舒之後。又《韻會》采朗切,倉上聲。莽蒼,寒狀。一曰近郊之色。《莊子·逍遙遊》適莽蒼者,三

【藓】《唐韻》息淺切,音癬。苔蘚也。《本草》屋遊,一名瓦蘚。又《述異記》苔草亦呼宣蘚。《韻會》蘚,垣衣。一曰白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