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扇红弦相掩映释义


【红弦】乐器上的红色丝弦。唐李贺《洛姝真珠》诗:“兰风桂露洒幽翠,红弦裊云咽深思。”王琦汇解:“张祜《筝诗》:‘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则红弦乃筝之弦也,以红为色,彼时风尚若此。”唐杜牧《羊栏浦夜陪宴会》诗:“红弦高紧声声急,珠唱铺圆裊裊长。”

【相】《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說文》省視也。又《廣韻》共也。《正韻》交相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又質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又相思,木名。《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註》大樹也。東冶有之。又《唐韻》《正韻》息亮切,襄去聲。《爾雅·釋詁》視也。《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又《集韻》助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又《爾雅·釋詁》導也。又勴也。《註》謂贊勉。《疏》鄉飲酒云:

【掩映】1.遮蔽;隐蔽。唐元稹《赛神》诗:“採薪持斧者,弃斧纵横奔。山深多掩映,仅免鲸鯢吞。”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一折:“我在此树边掩映着,等他出来时,着他死於斧下。”《三国演义》第一○九回:“﹝司马昭﹞岂不知兵法?若见地势掩映,必不肯近。”2.谓或遮或露,时隐时现。唐白居易《夜泛阳坞入明月湾即事寄崔湖州》诗:“掩映橘林千点火,泓澄潭水一盆油。”宋晏殊《渔家傲》词:“风颭乱,高低掩映千千万。”明田艺蘅《留青日札·龙井神女祠》:“时林月渐明,隐隐见橘柚影中一美人掩映,若隔烟雾。”郭小川《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