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悟十年行路迷释义


【恍悟】。《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秋公听説,心下恍悟道:‘恁般説,莫不这位小娘子是神仙下降?’”清昭槤《啸亭杂录·谢芗泉之疏阔》:“法笑曰:‘君於某日曾假余著之,今尚在余笥中,君果忘乎?’谢乃恍悟。”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阿艾到这个时候才突然恍悟过来。”

【十年】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杨伯峻注:“十年,言其久也。”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行路】1.道路。南朝宋颜延之《秋胡》诗:“驱车出郊郭,行路正威迟。”宋谢翱《效孟郊体》诗:“閒庭生柏影,荇藻交行路。”郭沫若《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我回顾我所走过了的半生行路,都是一任我自己的冲动在那里奔驰。”2.路人。《后汉书·党锢传·范滂》:“行路闻之,莫不流涕。”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杨仆射书》:“行路含情,犹其相愍。”唐长孙佐辅《别友人》诗:“谁遣同衾又分手,不如行路本无情。”清顾炎武《旅中》诗:“釜遭行路夺,席与舍儿争。”

【迷】《唐韻》莫兮切《集韻》《韻會》緜披切《正韻》綿兮切,音麛。《說文》惑也。《易·坤卦》先迷後得。《書·舜典》烈風雷雨弗迷。《詩·小雅》俾民不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