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陷泥淖释义


【途】《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徒。《玉篇》路也。《廣韻》道也。又通作涂、塗。《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經涂九軌。《論語》遇諸塗。又叶徒故切,音度。《張衡·思賦》雲師以交集兮,凍雨沛其灑途。轙琱輿而樹葩兮,擾應龍以服輅。

【陷】《唐韻》戸韽切《集韻》《韻會》《正韻》乎韽切,音。《說文》高下也。一曰陊也。《玉篇》墜入地也,沒也,隤也。《易·需彖》剛健而不陷。《史記·灌夫傳》戰常陷堅。又《魯語》子服景伯戒宰人曰:陷而入於恭。《註》猶失過也。 《玉篇》亦作錎。《集韻》同埳。《篇海》亦作。

【泥淖】1.烂泥;淤泥。宋王安石《次前韵寄杨德逢》:“翻然陂路长,泥淖困臧获。”沈从文《黑夜》:“两人把两支连槽盒子枪、两把刀,以及一些别的东西,都从泥淖极深的河边搬到了堤上。”2.泥泞的洼地。宋张师正《括异志·德州民》:“泥淖中,足迹长二尺餘。”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旋风暴作,三马皆惊逸不可止。不趋其家而趋县城,飞渡泥淖,如履康庄。”3.泥烂而滑。宋欧阳修《乞罢上元放灯札子》:“目下阴雪未解,假使便得晴明,坊市不免泥淖。”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再生》:“遇有桥梁道途朽敝泥淖者,輒出所蓄貲,极力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