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垣除濞国释义


【宫垣】1.泛指房舍或其他建筑物的围墙。《管子·八观》:“宫垣不备,关闭不固,虽有良货,不能守也。”《史记·孝武本纪》:“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宋史·礼志五》:“社以石为主,形如鐘,长五尺,方二尺,剡其上,培其半。四面宫垣饰以方色,面各一屋。”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节:“赵襄子被智伯围在晋阳的时候,襄子听张孟谈的话,拔宫垣的‘荻蒿楛楚’以为箭,但苦于没有箭头。”2.特指皇宫的围墙。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

【除】《唐韻》直魚切《集韻》《韻會》如切《正韻》長魚切,音儲。《說文》殿陛也。《班固·西都賦》玉除彤庭。又《前漢·蘇武傳》扶輦下除。《註》除謂門屛之閒。又《玉篇》去也。《書·泰誓》除惡務本。《左傳·隱元年》蔓草猶不可除。又《昭十七年》振除火災。《周禮·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又《揚子·方言》病愈者或謂之除。又算法有乗除。《前漢·律歷志》法除之。又治也。《易·萃卦》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註》除者,治也。《禮·曲禮》馳道不除。又《周禮·地官·山虞》若祭山林,則爲主而修除。《註》治道路場壇。《左傳·昭十三年》令諸

【濞】《唐韻》《集韻》《韻會》匹備切,音淠。《說文》水暴至聲。《左思·吳都賦》濞焉洶洶。又滂濞,水聲。《司馬相如·上林賦》滂濞沆漑。又彭濞,蘊積貌。《淮南子·俶眞訓》譬若周雲之蘢蓯,遼巢彭濞而爲雨。又懿濞,深邃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屑黶翳以懿濞。又《集韻》平祕切,音贔。又《廣韻》《韻會》匹詣切《集韻》匹計切,音媲。義同。又水名。《通典》吐蕃有西洱海,東南流入西洱河,合流而東,號曰漾濞水。 《六書故》濞,與淠通。《集韻》濞,通作。

【国】〔古文〕囗囶圀《唐韻》古或切《集韻》骨或切,觥入聲。《說文》邦也。《周禮·夏官·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爲九州。又《冬官·考工記》匠人營國,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禮·王制》五國以爲屬,十國以爲連,二十國以爲卒,二百一十國以爲州。《孟子》大國,地方百里,次國,地方七十里,小國,地方五十里。又《周禮·地官·掌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註》山國多山者,土國平地也,澤國多水者。又滅人之國曰勝國。《左傳註》勝國者,絕其社稷,有其土地也。又九州之外曰外國。亦曰絕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