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伏频滂沱释义


【庚伏】即三伏。因三伏中的初伏、中伏分别自夏至后的第三、第四个庚日开始,而末伏自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故三伏亦称“庚伏”。宋苏辙《谢入伏早出状》之二:“候极南讹,日临庚伏。”宋朱熹《次韵秀野署中》:“病随庚伏尽,尊向晚凉开。”《宋史·职官志四》:“祕书监岁於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遇庚伏则前期遣中使諭旨,听以早归。”参阅《初学记》卷四。

【频】〔古文〕《唐韻》符眞切《集韻》《韻會》毗賔切,音顰。《玉篇》急也。《廣雅》比也。《詩·大雅》國步斯頻。《傳》頻,急也。《箋》頻猶比也。國家之政,行此禍害比比然。又姓。《風俗通》漢有酒泉太守頻暢。又《說文》水厓。《徐鉉曰》今俗別作水濵,非是。《詩·大雅》池之竭矣,不云自頻。《傳》頻,厓也。《箋》頻,當作濵。又與顰同。《易·復卦》頻復厲无咎。《註》謂頻蹙之貌。又果名。《前漢·司馬相如·上林賦》仁頻,幷閭。《註》仁頻,賔榔也。頻或作賔。漢典考證:〔《詩·大雅》地之竭矣,不云自頻。〕 謹照原文地改池。 考證:〔《

【滂沱】貌。《诗·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北史·艺术传上·王早》:“至申时,云四合,遂大雨滂沱。”元杨暹《西游记·水部灭火》:“骤雨滂沱电光满,古剌剌雷声如车转。”清唐孙华《大雨行海淀道中》诗:“何况连宵旦,滂沱泻惊瀑。”柳青《铜墙铁壁》第十章:“整一天阴云翻腾,后晌时下时住,到黑夜终于下起了滂沱大雨。”2.形容泪或血等流得多。《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涕泗滂沱。”晋程晓《嘲热客》诗:“摇扇髀中疾,流汗正滂沱。”晋葛洪《抱朴子·论仙》:“人君有赫斯之怒,芟夷之诛,黄鉞一挥,齐斧暂授,则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