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锦带蒲萄花释义


【合欢】亦作“合懽”。亦作“合驩”。1.联欢;和合欢乐。《礼记·乐记》:“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乐者,所以象德也;礼者,所以缀淫也。”《墨子·明鬼下》:“虽使鬼神诚亡,此犹可以合驩聚众,取亲於乡里。”汉焦赣《易林·升之无妄》:“二国合欢,燕齐以安。”明梁辰鱼《浣纱记·采莲》:“自从西施入宫,妙舞清歌,朝懽暮乐,不多日,算不得尽了千遭云雨之情,记不起喫了上万钟合懽之酒。”清方文《柬周颖侯相约同往钱塘》诗之二:“兰陵趣驾者,判醉合欢时。”2.指男女交欢。《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沉洪平日原与小叚名有情,那时扯在

【锦带】锦制的带子。《礼记·玉藻》:“居士锦带,弟子縞带。”孔颖达疏:“锦带者,以锦为带。”前蜀薛昭蕴《浣溪沙》词:“鈿匣菱花锦带垂,静临兰槛卸头时。”明何景明《七述》:“缀以锦带,悬以吴钩。”2.即莼菜。唐杜甫《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御》诗:“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仇兆鳌注引朱鹤龄曰:“锦带,即蓴丝。《本草》作蒓,或谓之锦带,生湖南者最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莼》:“《诗》云:‘薄采其茆’,其蒓也。或讳其名,谓之锦带。”3.花名。又名海仙花。宋王禹偁《海仙花》诗之三:“锦带为名卑且俗,为君呼作海仙

【蒲萄】1.见“葡萄”。2.古代骏马名。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