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诗歌 >
唐诗
> 奉和圣制麟德殿宴百僚
上一卷
下一卷
云辟御筵张,山呼圣寿长。玉栏丰瑞草,金陛立神羊。台鼎资庖膳,天星奉酒浆。蛮夷陪作位,犀象舞成行。网已祛三面,歌因守四方。千秋不可极,花发满宫香。
卢纶
奉和圣制麟德殿宴百僚
奉和圣制麟德殿宴百僚原文
云辟御筵张,山呼圣寿长。玉栏丰瑞草,金陛立神羊。台鼎资庖膳,天星奉酒浆。蛮夷陪作位,犀象舞成行。网已祛三面,歌因守四方。千秋不可极,花发满宫香。
奉和圣制麟德殿宴百僚注释
【老骥伏枥】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后常以喻有志之士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宋陆游《闻虏乱有感》诗:“羞为老驥伏櫪悲,寧作枯鱼过河泣。”宋陆游《与何蜀州启》:“老驥伏櫪,虽未歇於壮心;逆风撑船,终不离於旧处。”
【志在千里】。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奉和圣制麟德殿宴百僚译文
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我非常庆幸,就用这首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奉和圣制麟德殿宴百僚赏析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是曹操晚年写成的,讲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诗中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全诗的韵调跌宕起伏,开头四句娓娓说理, “ 犹有 ”和“ 终为 ” 两个词组下得沉着。而 “ 老骥 ” 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 “ 时露霸气 ” 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而最后数句则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这首诗是抒发人生的咏志诗。曹操以神龟,腾蛇,老骥作为比喻,表明宇宙万物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螣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螣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颂说到: 表现远大志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曰: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而写的。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经常注意保养,使之健康愉快,也可以延年益寿的。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表达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 为什么理论家的眼光同读者的赏爱如此大不相同呢?这是一个颇为发人深思的问题。 王大将军击节赞赏的诗,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龟虽寿》。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尤其是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钟嵘将曹操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这样一位豪气盖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啄句的。钟嵘六朝时人,当时文学之士很讲究文彩华美,所谓“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钟嵘对曹操的评价过低,显然是时代风气使然。我们知道,任何文学--包括诗歌在内,文彩较之内容,毕竟是第二位的。关于曹操的文学地位,过去常为其政治业绩所掩,而不为人重视,其实,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别对建安文学有开创之功,实在是应当大书一笔的。(张铁明)
卢纶
简介
简介暂无
卢纶
的其它诗歌
泊扬子江岸
村南逢病叟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舅
七夕诗(同用秋字,一作他乡七夕)
陈翃中丞东斋赋白玉簪
焦篱店醉题(时看弄邵翁伯)
同李益伤秋
同畅当咏蒲团
酬李叔度秋夜喜相遇因伤关东僚友丧逝见赠
贼中与严越卿曲江看花
纶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员外发崔补阙峒…侯仓曹钊
小鱼咏寄泾州杨侍郎
早秋望华清宫中树因以成咏(一作常衮诗)
同兵部李纾侍郎刑部包佶侍郎哭皇甫侍御曾
和徐法曹赠崔洛阳斑竹杖以诗见答
得耿湋司法书因叙长安故友零落兵部…郑仓曹畅参军昆季
观袁修侍郎涨新池
哭司农苗主簿
塞下曲四首之四
塞下曲四首之一
同耿湋、司空曙二拾遗题韦员外东斋花树
相和歌辞。从军行
奉和李舍人昆季咏玫瑰花寄赠徐侍郎(一作常衮诗)
雨中酬友人
酬人失题
冬日宴郭监林亭
敬酬大府二十四舅览诗卷因以见示
河中府崇福寺看花
酬崔侍御早秋卧病书情见寄时君亦抱疾在假中
同薛存诚登栖岩寺
春游东潭
和王仓少尹暇日言怀
山中一绝
和陈翃郎中拜本府少尹兼侍御史献上侍中因呈同院诸公
与畅当夜泛秋潭
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
秋夜宴集陈翃郎中圃亭美校书郎张正元归乡
酬陈翃郎中冬至携柳郎窦郎归河中旧居见寄
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
和李中丞酬万年房署少府过汾州景云观…李早年同居此观
奉和李益游栖岩寺(一作登西岩寺,一作常衮诗)
奉和陕州十四翁中丞寄雷州二十翁司户
同路郎中韩侍御春日题野寺
酬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见寄
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
酬孙侍御春日见寄
同柳侍郎题侯钊侍郎新昌里(一作酬候钊侍郎春日见寄)
春日登楼有怀
同吉中孚梦桃源
同崔峒补阙慈恩寺避暑
酬韦渚秋夜有怀见寄
九日同司直九叔崔侍御登宝鸡南楼
和太常李主簿秋中山下别墅即事
同王员外雨后登开元寺南楼因寄西岩警上人
和金吾裴将军使往河北宣慰…兼寄赵侍郎赵卿拜陵未回
同赵进马元阳春日登长春宫古城望河中因寄郑损仓曹
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示
题悟真寺
题云际寺上方
酬赵少尹戏示诸侄元阳等因以见赠
宿石瓮寺
和赵端公九日登石亭上和州家兄
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
和李使君三郎早秋城北亭楼宴崔司士…关中弟张评事时遇
陪中书李纾舍人夜泛东池
和太常王卿立秋日即事
题兴善寺后池
酬苗员外仲夏归郊居遇雨见寄
华清宫
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寄赠江南徐薛二侍郎
长安春望
同钱郎中晚春过慈恩寺
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
曲江春望
酬畅当寻嵩岳麻道士见寄
春日陪李庶子遵善寺东院晓望
和考功王员外杪秋忆终南旧居(一作岑参诗,或常衮诗)
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兼呈…司空曙主簿耿湋拾遗
奉和圣制麟德殿宴百僚
题伯夷庙
送从侄滁州觐省
题嘉祥殿南溪印禅师壁画影堂
过玉真公主影殿
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时舅氏初贬官池州)
奉陪侍中春日过武安君庙
虢州逢侯钊同寻南观因赠别(时居停务)
奉陪浑侍中上巳日泛渭河
将赴阌乡灞上留别钱起员外
九日奉陪令公登白楼同咏菊
落第后归山下旧居留别刘起居昆季
九日奉陪侍中宴白楼
将赴京留献令公
九日奉陪侍中宴后亭
送饯从叔辞丰州幕归嵩阳旧居
奉陪侍中游石笋溪十二韵
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
春日喜雨奉和马侍中宴白楼
送道士郄彝素归内道场
奉陪侍中登白楼(一作奉陪浑侍中五日登白鹤楼)
送昙延法师讲罢赴上都
九日奉陪侍郎登白楼
送史兵曹判官赴楼烦
题苗员外竹间亭
同耿湋宿陆澧旅舍
送畅当
重同畅当奘公院闻琴
送信州姚使君
秋夜同畅当宿藏公院
达奚中丞东斋壁画山水…得树杪悬泉送长安赵元阳少府
题贾山人园林
秋晚河西县楼送浑中允赴朝阙
题金吾郭将军石伏茅堂(一作常衮诗)
颜侍御厅丛篁咏送薛存诚
出山逢耿湋
送畅当赴山南幕
春日过李侍御
送契玄法师赴内道场
雪谤后逢李叔度
斅颜鲁公送挺赟归翠微寺
过楼观李尊师(一作过李尊师院)
送畅当还旧山
题杨虢县竹亭
题念济寺晕上人院
赋得馆娃宫送王山人游江东
过司空曙村居
东潭宴饯河南赵少府
题李沆林园
送尹枢令狐楚及第后归觐
山店(一作王建诗)
宿澄上人院
送从叔士准赴任润州司士
过终南柳处士
春词
送浑别驾赴舒州
春日题杜叟山下别业
塞下曲六首 其三
清如玉壶冰
送崔邠拾遗
塞下曲六首 其二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
逢病军人
送郎士元使君赴郢州
秋中过独孤郊居(即公主子)
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
送永阳崔明府
寻贾尊师
送宛丘任少府
留别耿湋侯钊冯著
喜从弟激初至
送韦判官得雨中山
送赵真长归夏县旧山依阳征君读书
与张擢对酌
裴给事宅白牡丹(一作裴潾诗)
行药前轩呈董山人
送从叔牧永州
元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
秋中野望寄舍弟绶兼令呈上西川尚书舅
送卫司法河中觐省(即故王吏部延昌外甥)
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
偶宿山中忆畅当
送顾秘书献书后归岳州
舟中寒食
寄赠畅当山居
寒食
冬夜赠别友人
寄赠库部王郎中(时充折籴使)
送王录事赴任苏州(即舍人堂弟)
秋幕中夜独坐迟明因陪…谒上公因书即事兼呈同院诸公
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
大梵山寺院奉呈趣上人赵中丞
春日卧病示赵季黄(时陷在贼中)
中书舍人李座上送颍阳徐少府
送恒操上人归江外觐省
浑赞善东斋戏赠陈归
送绛州郭参军
首冬寄河东昭德里书事贻郑损仓曹
送夏侯校书归华阴别墅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
赠李果毅
河口逢江州朱道士因听琴
赠别司空曙
送抚州周使君(即侍中之婿)
春日书情赠别司空曙
题念济寺
赠韩山人
无题
送王尊师(一作道士)
太白西峰偶宿车祝二尊师石室晨…寄呈凤翔齐员外张侍御
秋晚霁后野望忆夏侯审
送从舅成都丞广归蜀(一作李端诗)
驿中望山戏赠渭南陆贽主簿
送李方东归(即故李校书端亲弟)
途中遇雨马上口号留别张刘二端公
春思贻李方陵
送朝邑张明府(此公善琴)
送夔州班使君
晚次鄂州
书情上大尹十兄
送李端
落第后归终南别业
塞下曲六首
晚次新丰北野老家书事呈赠韩质明府
送万巨
卧病书怀
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
送从叔程归西川幕
晚到盩厔耆老家
偶逢姚校书凭附书达河南郄推官因以戏赠
送太常李主簿归觐省
送郭判官赴振武
洛阳早春忆吉中孚校书、司空曙主簿因寄清江上人
送陕府王司法
春江夕望
秋夜寄冯著作
送张成季往江上赋得垂杨
送元昱尉义兴
卧病寓居龙兴观枉冯十七著作书知罢…寄冯生并赠乔尊师
送马尚书郎君侍从归觐太原
送黎兵曹往陕府结亲(所昏即君从母女弟)
雪谤后书事上皇甫大夫
送张调参军侍从归觐荆南因寄长林司空十四曙(得潜字)
送乐平苗明府
蓝溪期萧道士采药不至
送李尚书郎君昆季侍从归觐滑州
送耿拾遗湋充括图书使往江淮
郊居对雨寄赵涓给事包佶郎中
送申屠正字往湖南迎亲兼谒赵和州…并戏简前历阳李明府
送史寀滑州谒贾仆射
客舍苦雨即事寄钱起郎士元二员外
送陈明府赴萍县
送鲍中丞赴太原
苦雨闻包谏议欲见访戏赠
送菊潭王明府
酬包佶郎中览拙卷后见寄
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
送丹阳赵少府(即给事中涓亲弟)
奉和太常王卿酬中书李舍人中书寓直春夜对月见寄
春日山中忆崔峒吉中孚(一作寄李舍人)
送黎燧尉阳翟
至德中途中书事却寄李僴
江北忆崔汶
送元赞府重任龙门县
送杨皞东归
代员将军罢战后归旧里赠朔北故人(一作常衮诗)
送李纵别驾加员外郎却赴常州幕
逢南中使因寄岭外故人
送宋校书赴宣州幕
送崔琦赴宣州幕
寄郑七纲
送从舅成都县丞广归蜀
长安疾后首秋夜即事(一作陈羽诗)
送渭南崔少府归徐郎中幕
送魏广下第归扬州
送内弟韦宗仁归信州觐省
送朝长史赴荆南旧幕
送潘述应宏词下第归江南
送李缃
和马郎中画鹤赞
送盐铁裴判官入蜀
送彭开府往云中觐使君兄
送姨弟裴均尉诸暨(此子先君元相旧判官)
宿定陵寺(寺在陵内)
孤松吟酬浑赞善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中孚自仙官入仕)
送何召下第后归蜀
送韩都护还边
宝泉寺送李益端公归邠宁幕
古艳诗
送惟良上人归江南(一作郢上人)
咸阳送房济侍御归太原幕(昔尝与济同游此邑)
天长久词
送颜推官游银夏谒韩大夫
皇帝感词
春日灞亭同苗员外寄皇甫侍御(一作庾侍郎)
赋得白鸥歌送李伯康归使
至德中赠内兄刘赞
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豹歌
送李校书赴东川幕
难绾刀子歌
赠别李纷
罪所送苗员外上都
栖岩寺隋文帝马脑盏歌
送宁国夏侯丞
陈翃郎中北亭送侯钊侍御赋得带冰流歌
送袁偁
宴席赋得姚美人拍筝歌(美人曾在禁中)
送少微上人游蜀
送张郎中还蜀歌
酬李端公野寺病居见寄
慈恩寺石磬歌
山中咏古木
萧常侍瘿柏亭歌
关口逢徐迈
和赵给事白蝇拂歌
秋晚山中别业
伦开府席上赋得咏美人名解愁
夜泊金陵
王评事驸马花烛诗
渡浙江
妾薄命
江行次武昌县
七夕诗(同用期字)
夜投丰德寺谒海上人(一作李端诗)
长门怨
奉和圣制麟德殿宴百僚诗句
花发满宫香
千秋不可极
歌因守四方
网已祛三面
犀象舞成行
蛮夷陪作位
天星奉酒浆
台鼎资庖膳
金陛立神羊
玉栏丰瑞草
山呼圣寿长
云辟御筵张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